记者日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企业达5282.6万户,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多项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
为创新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市场监管总局同步制定了配套规定实施细则,将相关申请类、审核类、通知类文书压减近一半,取消了6项证明材料,显著降低了市场主体办事成本。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任端平介绍,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新旧登记制度衔接顺畅、过渡平稳,进一步释放了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政策信号。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更加健全完善,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打造更优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企业纾困解难、减轻负担。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1/3,审批时限压缩近50%。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扶制造企业14.4万家,推动降本增效逾10亿元。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进一步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副司长刘仲书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常压罐体检验、机动车检验、食品检验等高风险领域为重点,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监管、联合惩戒,保持对突出问题、突出风险的高压监管态势。同时加快探索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实施举措,努力在强化失信惩戒、优化“互联网+监管”模式方面取得新实效。
帮扶小微企业解决“质量痛点”。“我国5000多万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它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痛点”,编制17个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和56个企业质量提升优良案例,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通过重构企业生产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关键工艺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全年帮扶企业超过5.45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4.54万家、占比超八成,开展产业链帮扶2800多次,覆盖1500个产业集聚区,助力企业通过减少质量损耗、提升生产效率等途径提升工业产值超过81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推动质量技术帮扶更加精准。探索推进“互联网+帮扶”模式,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帮需互动,探索开展“你点我帮”,做到企业有需求、市场监管有回应、产业水平有提升。
9月17日,“深圳企业品牌出海服务日”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正式举行。活动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支持。深圳市...
9月17日,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深圳大芬专场活动在深圳龙岗正式启幕。本次活动以“聚力赋能、个个精彩”为主题,汇聚市区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
数据被称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作为最早开启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的城市之一,深圳曾创下多项“第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
近期,深圳密集发行4笔人工智能主题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精准服务55家技术研发型企业,覆盖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等前沿领域,通过金融手段加速人工智...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获悉,截至2025年7月底,宝安区登记在册的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万户,达到1003102户,实现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