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广东省发布了第二批16个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深圳3个典型案例入选。其中一项便是,前海率先试点推进建设领域规则与港澳衔接。这一规则机制在工程监管、工程调解等6个领域,推出14项创新及优化具体举措,以“前海模式”促进香港建设业、国际化专业机构及人才融入前海发展建设,推动深港合作向专业领域纵深发展。
《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于去年5月印发实施,聚焦工程监管、工程调解、计量计价、EPC管理等6个领域,创新或优化14项改革措施。作为该方案首批试点项目之一,前海合作区前湾十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目前正处于土建施工阶段,一楼已经初见雏形,未来这里将建成一座可提供72个班级、3360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而项目从图纸阶段开始,就由香港建筑师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借鉴了香港及国际工程建设模式和经验,最大的变化就是创新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来自香港的建筑师及其顾问团队,不仅从项目图纸阶段就参与设计,后期的施工建设到最终整体交付,他们也会全过程负责。此外,工程参与方也不同于内地施工中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组成的“五方责任主体”,而是转变为建设方、建筑师团队、施工方组成的“三方责任主体”,对标国际。
另一个位于前海合作区的项目,妈湾十九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则采用优化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现有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引入香港建筑师及团队,作为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提升工程标准。目前,这两个位于前海的建设工程试点项目,共吸引10家香港机构和105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真正实现港人港企在内地“进得来”、“能接活”。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成效显著。此次前海在推进建设领域规则与港澳衔接方面入选典型案例,正是大湾区不断探索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生动写照。转“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在大湾区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更多共谋联动发展的创新机制,正在不断开花结果。
9月17日,“深圳企业品牌出海服务日”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正式举行。活动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支持。深圳市...
9月17日,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深圳大芬专场活动在深圳龙岗正式启幕。本次活动以“聚力赋能、个个精彩”为主题,汇聚市区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
数据被称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作为最早开启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的城市之一,深圳曾创下多项“第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
近期,深圳密集发行4笔人工智能主题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精准服务55家技术研发型企业,覆盖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等前沿领域,通过金融手段加速人工智...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获悉,截至2025年7月底,宝安区登记在册的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万户,达到1003102户,实现历史性跨越。